close
疑?貝利卡登是誰啊?
話說2001剛自學校畢業,投入的第一個工作是在表演藝術經紀公司當企宣兼演出帶團人員,公司主在引進國外的表演節目,如古典樂、爵士樂、舞蹈、歌劇等等。在職的那一年從原本只是喜歡表演藝術的天真少女,逐漸了解其背後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天時地利兼政府企業鼓勵的配合,才能成就一場場舞台的演出;原本傻楞楞認為何要商業化氣息這麼重,每當和周遭從事藝術相關的友人討論工作上的衝突時,他們多少會帶點皺眉的表情。殊不知大眾的喜好和小眾的藝術愛好者是不同的,而公司要經營,就必須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當時的總經理和經理,深黯故中之道,相權之下便是靠大眾口味節目賺錢,來養小眾節目。當然,如果都賺錢是最好啦!畢竟每場節目的開銷是非常驚人的。(註)
我很喜歡這份工作,除了能接近藝術表演、磨練工作能力(工作內容幾乎可說上山下海所有武藝都有)、在台灣各地流竄、最重要是能和各國人員認識,也因此日後出遊到其他國家時,我的住宿費大部分能省下,而所能到的地方也是一般觀光客鮮少觸及的。
而貝利卡登就是我"麾下"的表演團體。
2001年他們初次來到台灣,我擔任演出帶團人員、他們口中的Tour Manager & Mom,團員的年紀和我相近,當初為了宣傳節目和其中兩位團員留在台北三天,也和他們成為好友。五年來我陸陸續續往返奧地利,每每都受到樂團的款待。
貝利卡登的音樂說實在,起先從公司的總經理手中接到CD時並不很喜歡,總覺得那時期出現很多所謂跨世紀或跨界音樂,都是掛著民樂羊頭的狗肉作品,譁眾取寵,如"美國原住民大夢"就是我心中錢包的痛。
但看了他們在台灣的第一場演出後我改了觀,原來CD是無法展現他們現場演出的爆發力和音樂的流動性,尤其看著樂手在舞台上自然的互動和肢體因音樂的高低起伏而抑揚頓挫,另當時位在側舞台的我不禁失態而搖頭晃腦兼歌迷似地上下跳動。在台灣的三場演出我都是在失態中度過。
套句金格的唱片封套說明:在音樂中釋放豪放不羈的靈魂,此話聽來雖然粉味很重,但和他們互動多年,尤其看過多場的現場演出後,其實這句話和我所想的相距不遠,只是我寫不出較富文學氣息的文句。但除了豪放不羈,團員在音樂創作和樂器的操弄卻十分慎重且嚴肅,對音樂的感受力也很強烈。我不只一次和他們一起進入排練室,即使樂團以成軍十多年,樂手的技巧成熟,每首曲目演出早已超過上百次,但排練期間卻不停地要尋找更好的可能。
若說我是從我親臨的每場Live演出去深刻認識他們的音樂其實不為過。聆聽CD只能止癢,看現場卻是耳朵和肢體治療。
那Vienzenz又是誰啊?
他是電影導演《鋼琴教師》(La Pianista)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得意門生。當初這部片"Portrait of a Band"其實是他學校的紀錄片類作業的作品。當他向老師麥可漢內克提出影配內容的構想時,很得到老師的支持。影片完成後也曾經在藝術電影院放映過,在維也納的藝術電影圈獲得不少好評。他也是奧地利流行樂團Shysays的MV:Rosegardens的導演。MV因內容出現死亡的人且被銬綁在床上,電視台認為過於負面而拒絕播出。但隨著樂團名聲提高,又在奧地利最大樂團競賽"2nd Soundcheck Special Contest"中(類似美國的American Idol),打敗600個競爭者獲勝,並成為EMI MUSIC AUSTRIA旗下的藝人,電視台不得不解禁開放播出。
看到這部影片時我常吃吃傻笑,因為Vienzenz的確把每個團員的性格都拍出來了。不用懷疑,他們就是片中裡面的樣。而影片裡的古裝可不是去舞台服裝店租的,是裡面那個像牧羊人、好像活錯世紀的打擊樂手Harry自己缝出來的,平常在路上看到他就是這個打扮。他除了做衣服,還會刻煙斗、蓋房子。他的兒子也是一絕,每次看到他都覺得看到一片色彩之海,身上還穿了數十個洞的小龐克。
經過貝利卡登的授權,新專輯Eyla(台譯:精靈艾拉的秘密)部分音樂轉載於網頁上。
1.The Moorish Night of Oblivion
2.Sehnsuchtswalzer
3.Im Wirtshaus - Koech
(艾瑞小小說)
引進一場國外演出的費用依照艾瑞的退化記憶,包含了:
◎表演團體的演出費、國際機票費、國內交通費、旅館住宿費、保險費、伙食費(大部分分開與表演費用計算)
◎場地申請租用費(裝台時要開冷氣另付費)
◎拆台超時費(這時候帶團人員就很重要,如果和館方人員保持友好關係,他們大部分會通融。館方人員其實很辛苦,演出團體表演到幾點、拆台到幾點他們都要陪伴,我就曾經經驗拆台到半夜兩點半,大家都累攤了)
◎送政府公文以及申請費
◎技術人員費用
◎燈具租用費(就是掛在舞台上閃來閃去讓觀眾開心的舞台燈,如果用到電腦燈更貴) ◎舞台音響費
◎售票系統費
◎節目宣傳費(包括海報、DM、電視廣告、宣傳人員跑北中南電台節目的出差交通伙食費、贈送電台CD的公關CD,通常由唱片公司提供、有時還會上電視廣告等等。據說引進歌劇魅影、獅子王等大型製作的寬宏藝術,還會出錢請記者到演出團體的國家事先當地採訪...)
應該還有很多,但時間久了都忘了,只知道每場演出成本上百萬不稀奇,碰到大型節目如整個全本歌劇搬來的,那就更可怕了
全站熱搜